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黄河文化主题水彩画创作青年人才培训”项目授课【26】

7月23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陆庆龙在线上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黄河文化主题水彩画创作青年人才培训》的全体学员授课,主题为“水彩人物画的主题创作”,讲座由项目督学窦凤至老师主持。

[5]图片.jpeg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陆庆龙在线上为全体学员授课,讲座由项目督学窦凤至老师主持

陆庆龙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主题创作不仅具有历史性、叙事性、时代性和典型性,还需要艺术家具备明确的主题意识、典型的题材选择、巧妙的情节设计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他强调,画面的宏大性、视角与情节的独特性、现实叙事和画面表达的艺术性,以及主题与个人风格语言的融合性,都是主题创作中的难点。同时,创作激情的持续性和节奏、章法的整体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陆教授还提到:“艺术作品不仅要有情怀、精神,还需要高超的技巧来支撑,而作品的深度与画家个人生活的体验、经历、修炼密切相关。他提醒在座的学员们,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在简单中挖掘丰富,在复杂中提炼纯粹。”他不仅详细解读了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还分享了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在主题创作方面的独到见解。他鼓励学员们要胸怀“国之大者”,用具有大胸怀、大格局、大气度的美术作品来展现我们时代的风采。

陆庆龙教授鼓励学员们要胸怀“国之大者”,用具有大胸怀、大格局、大气度的美术作品来展现我们时代的风采。

随后,陆教授逐一查看了学员们的作品,并针对每个人的创作情况给予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他耐心地指出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详细讲解了如何改进和提升的方法。点评学员陈瑞娟创作:“形的提炼与简化,是一种对自然形态的高度概括与抽象化表达。在黄河流域陶器的创作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跳脱出繁复的细节堆砌,转而聚焦于陶罐最基本的形态特征与比例关系上。通过精炼的线条、简化的结构,将陶罐的稳重、质朴之美提炼至极致,让作品在简洁中蕴含深意。创作要目标清晰,删繁就简,直指主题不仅是对黄河流域陶器创作的具体要求,更是对所有美术创作者的重要启示。”

点评学员高雯:“在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当选择以窑洞作为画幅的主题时,面对复杂场景与细节的诱惑,往往容易使画面变得繁复而失去焦点。倡导采用简单纯粹的方式去表现,这不仅是对画面构图的一种精炼,更是对主题深度挖掘与清晰呈现的要求。通过精简非必要的细节,如周围环境的过度描绘或无关紧要的装饰物,使观者的视线能够迅速且准确地捕捉到画作的主题。表现窑洞人的状态,是深化主题、赋予画面生命力的关键。窑洞不仅是物理上的居住空间,更是窑洞人生活情感的载体。在画面中,可以通过人物的姿态、表情、服饰以及他们与窑洞环境的互动,来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

陆庆龙教授对学员高雯的作品提出建议

点评学员杨加侣:“画面的受光部分,作为视觉焦点的引导线,其形状的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影响画面的整体美感,还能决定观者视线的流动方向。当这部分形状显得不够美观或和谐时,整个画面的平衡感与视觉冲击力都会大打折扣。可以集中笔墨描绘庄稼地的广袤无垠、玉米秆的挺拔有力,以及它们在阳光下的勃勃生机。通过简单的线条、明快的色彩和生动的细节刻画,来凸显主题的核心价值与美感特征。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能让画面更加清晰明了,还能使主题得到更加深刻的表达与升华。”

陆庆龙教授对学员杨加侣的作品提出建议

点评学员冯潇:“在艺术创作中,线条作为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之一,其表现力往往能够直接影响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与风格特征。注重线条之间的疏密关系、方向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穿插与呼应,使画面中的线条不仅具有描绘功能,更能成为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降低地平线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将观者的视线引导至画面上方,自然而然地聚焦到大桥之上。通过降低地平线,我们可以让大桥在画面中占据更大的空间比例,同时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或建筑作为陪衬,进一步衬托出大桥的壮观与不凡。”

[13]图片.jpeg

陆庆龙教授对学员冯潇的作品提出建议

   课程最后,窦凤至老师进行总结:“对陆庆龙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陆教授深入剖析了主题创作的核心概念、意义、特点与要求,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还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艺术情怀融入作品之中,以艺术的形式展现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让我们受益匪浅。”

全体合影

授课专家简介

陆庆龙简介: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五届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2015 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首届全国水粉画大展艺委会提名奖;作品多次受邀参加全国美展、中国艺术节等国内外重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