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资讯】王绍波院长莅临指导窦凤至师生展
4月16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王绍波一行莅临青岛市美术馆,参观“传承与拓展——窦凤至师生水彩画形式语言教学展”并做出点评。由参展研究生袁溶进行导览。
形式语言是指绘画创作中所运用的形式要素,包括绘画表现形式、构成元素、色彩元素、构图类型、材质肌理等,是绘画形体、结构、形态变化的内部创作过程,是如何通过观察步物、迁移构造、分析并掌握构成其美感的形式因素,最终运用水彩面形式语言手段来表达和传递自身情感,是水彩画创作者真正应该探索并不懈追寻的艺术境界,也是绘画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水彩画形式语言课程旨在通过创新手法寻找表达作品内涵和外在形式的完整结构,产生新的视觉感染力,充完成审美意境的创造,实现共鸣。不仅专注于学生技术的打磨与探索,还注重把他们的技术、知识、逻辑、情感、直觉和材料融为一体,基于水形画创作的整个系统出发,理解绘画的形式话言。在此基础上寻求多元的水彩文化特征,挖掘深层的文化底蕴,探寻更纯粹的水彩画本体语言。对〝水彩画形式语言”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学习、分析和实践,可适应和掌握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和艺理规律,对补充中国水彩画理论知识、提高学术修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是具有可行性的,且极具学术价值的;在形式语言研究的背景下找寻适合水彩画发展的新道路,依托符号表意、绘画技法方式、媒介材料、情感形式等多维度的绘画语言,推动水彩艺术的视觉空间,宣扬水彩面的个性化与趣味化,发掘水彩画人文精神和情感语言。
展览将师生作品分为两个区域,通过教学过程中静物、人物、人体、风景作品的创作,延续到探讨水彩画形式语言在写生和创作中的作用。
窦凤至老师的静物作品,梳理了他留俄期间接受的俄式学院教育中的形式语言教育,及其回国后进行的十年形式语言研究课程的衔接过程。从早期的课堂习作到近两年带领学生创作的大尺幅静物作品,能够看到窦凤至老师对于水彩画形式语言探索研究的完善。静物作品中包括花卉作品,每年牡丹花开时,窦凤至老师都会带领他的学生们写生,对于同学们艺术素养的提高非常有意义。
第二展厅是窦凤至老师的人物、人体作品,展示了窦老师从留俄时期到回国后带领学生写生的作品,既有水彩画作品也有色粉画作品,展现了他扎实的绘画基础功底,包括他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的《黄河母亲》创作,诠释了窦凤至老师对于形式语言的探索研究。
第三展厅是窦凤至老师的风景画作品,包括俄罗斯风景、青岛城市风景及崂山海景。观看过程中,王绍波院长非常感慨,认为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心思考而后进行创作,绘画语言凝练,下笔精到,透过画面,能够看得出窦凤至老师对于教学的认真和对于科学的严谨研究的同时,也看得出窦凤至老师平静面庞下一颗对于水彩画创作、教学的澎湃之心。
第四展厅展示了窦凤至老师近几年的文学作品插图及连环画作品,如《青岛过客》、《笛声》等经典作品,皆用水彩作为媒介进行表达,表现了水彩画创作的宽泛性。
学生作品区域,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创作作品,还兼具学生课程作业以及课程体悟的文字展示。王绍波院长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了点评,认为学生在形式语言课程中具有独立的思考,使作品画面百花齐放,各具风貌,带动了这门课程的继续研究。学生课程作业的展示,让我们通过一门课程,看到了一个学院在教学上的严肃性、认真性及重视程度。
王绍波院长对此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并对窦凤至老师的教学研究成果表示高度肯定。此次展览内容丰富,通过一位老师、多位学生,对形式语言这门课程进行了研究,老师作品如此精彩,学生作品百花齐放,对学校的教学和水彩画创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推广。
愿我院师生共同努力,肩鸿任钜,砥砺前行,将立人之路、创新之路和艺术教育之路薪火相传,踵事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