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资讯】陈坚 一个旅者的行囊



  封面图:《石老人的海景》,12×8cm,2020年
 
  由青岛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学院主办,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协办,青岛市美术馆承办的《纸片上的呼吸——陈坚:一个旅者的行囊》在青岛市美术馆展出,展期至3月3日。本次展览展出了747幅小幅水彩画,尺幅虽小但蕴乾坤,是他艺术创作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观看了解他的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
 
  小幅水彩画
 
  ——小中见大的美学空间
 
  文/陈坚
 
  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尺幅大小,大有大的厚重,小有小的精彩。无论所绘尺幅大小,创作者都要有精品意识。我坚信多看、多思、多辨、多画,才能提升艺术创造力。有鉴于此,28年来,小幅水彩写生一直伴我左右。在近千幅大尺幅的水彩人物和风景之外,我还创作了千余幅小幅水彩作品,它们都是我艺术生涯的重要组成。
  红云,36x26cm,2020年
  山上的云,13×8cm,2016年
  下午的青岛海岸 ,10x6cm,2011年
  南屏晚钟,10x5cm,2011年
  往事,13x7cm,2011年
 
  如果说油彩因“覆盖力”更具“可塑性”,水彩则因“透明感”更具“流动性”,水与彩的有机结合,使其不仅拥有明净润泽之美,还极富灵动之感。如何创作出既具个人风格又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作品,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谨严中透着灵动,内敛中闪烁诗意,方寸中迸发绚烂,咫尺间洋溢激情——这是我在小幅水彩写生中进行水彩语言探索所期望达到的境界。为创作出富有诗意的作品,我不断读书、写作,走近自然、感悟自然,训练我对情感色彩与自然色彩的感知。那些拂掠而过的风景和事物,也常常会在某个时刻浮现脑海,最终内化为另外一种风景,倾泻到我的笔端。
  澳大利亚海景,16×23cm,2016年
  春,13×21cm,2017年
  紫色,18x14cm,2019年
  丽水写生,32×23cm,2020年
  暮色的天空,25x25cm,2009年
 
  小幅作品的写生与创作,可以显著提高创作者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创造力。我几乎每天都会情不自禁地在小纸片上随手画一些写生和草图,也画一些奇思妙想。日常生活中,我会抓住点亮激情与灵感的各个瞬间,将眼前的书籍、风景、事件等,甚至是映入眼帘的一道光,赋予文化力量和精神内涵,在较短时间内以最凝练的方式表达艺术思考,创作富有活力、美感、意境的小画,如同把厚书读薄的过程。这是我积累绘画经验和技巧的方式,也是我持续向内求索、不断开拓与提升艺术境界的路径。
  崂山九水写生,19×26cm ,2019年
  杭州的秋日,36x32cm,2018年
  澳大利亚风景写生,22×17cm,2015年
  海边的松树,18x25cm,2020年
  玄云,22x17cm,2020年
 
  从小幅作品到超大幅作品,跨度很大,但两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比如,我经常会把小幅写生,变成一张草图,再根据主题和画面需求融入更多艺术元素,直至最终成为一件大型作品。这个过程要经过反复的思考、一点一滴的积累。我深知要想成为成功的艺术家,需要几十年扎扎实实的训练。我经常会把画过的小幅作品拿出来品读,从中获取很多灵感。小幅作品记录着最生动的艺术构思,也不断开拓着大型创作的全新视野。
  向古典致敬,4x5cm,2020年
  漂亮的天空,13×16cm,2014年
  隐藏,13x8cm,2012年
  有风的好天,23×14cm,2015年
  威海写生,40×32cm,2017年
 
  画幅虽小,却无所不包。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年都奔向帕米尔高原,真情描绘朴实善良的牧民和雄浑壮阔的高原风光。我也时常回归故里,尽情展现岛城海纳百川的广阔情怀……我画内心的风景、画质朴的精神、画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通过精心构思,以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和空间营构,于咫尺间呈现新的意境和对世界的思考。
  2008年的秋天,28x18cm,2008年
 
  晚钟,24x14cm,2011年
  情人节之夜,26x18cm,2020年
  秋意,31×23cm,2016年
 
  小幅写生之妙,在于创作者随时可以提笔速记、迅速释放创作激情。我选择坚持创作大量小幅作品,便是因为它能够提供源源不绝的原动力,不断带来意外收获的同时,指引我一路向前。艺术的原创性,在于源自真情实感的创造,观众正是从创作者的激情表达中获得情感共鸣。
  暖阳之秋,14x19cm,2020年
  巴黎的郊外,33×42cm,2010年
  南方的湖景 ,9×12cm,2016年
 
  艺无止境。不断深入生活,认真发现沿途的风景、时代的发展、人们精神风貌的变化,才能激发艺术创造力。未来,我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开拓、深耕。
 
  艺术简历
  陈坚 1959年出生,籍贯山东青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多次担任重要展览评委,国内外多次参加国家级重要重大展览,作品被多家重点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