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丨青岛地域性特点在水彩画中的艺术呈现
11月25日,“云上漫谈:地域性特点对水彩画的影响—以青岛水彩画为例”对谈活动在青岛云上海天艺术中心举办。青岛大学艺术学院督学、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窦凤至,山东水彩画理事、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毕兆业解析青岛地域文化对水彩画创作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窦凤至:谈到地域性特点,中国各个地区的文化、气候等要素对水彩画的发展有深刻影响。水彩画起源于西方,早期从沿海城市传入,随后逐渐向内陆地区过渡、延伸。各地艺术家,受地域文化滋养创作出不同风格作品。青岛水彩画受海洋文化以及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影响,契合了水彩画的写生与创作。
青岛水彩早期受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的影响比较大。西方理念的美术教育构成了青岛水彩早期的基本源头,为青岛水彩文化奠定基础。

德国画家作品 1910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青岛培植的水彩沃土,吸引着中国的水彩先驱徐咏青来此定居,还有山东水彩奠基人吕品等大家,相继在青岛开班授课,传播水彩艺术。

漫谈嘉宾:窦凤至
70年代末起,水彩在青岛迅速发展,一批专注水彩画创作且卓有成就的本土画家崭露头角,其作品广泛流传,掀起一代水彩创作热。80年代是中国水彩画坛的春天,青岛作为水彩画基础比较好的城市,青岛水彩画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率先加入水彩画会的创办中。90年代中期,青岛已经有了一批创作实力强劲的水彩画家,多次在全国各类展示上摘金夺银。

晏文正《风雨栈桥》
毕兆业:从风格角度看,青岛水彩风格多样源于地域性文化的影响。其地理环境与水彩发源地欧洲相似,且青岛风光与空气质感适合写生,故青岛早期的画家以简练通透的色彩捕捉青岛风光特色,无需反复叠加色彩,以免破坏画面的通透感。
以往青岛水彩侧重于表达青岛风光的美,现在艺术家通过青岛风光来表达自我、表现意识。在广博山海文化影响下,青岛水彩画家开始寻求新的艺术观念并呈现多元风格,即提倡的“山海画风”。“山海画风”不仅是用水彩表现青岛的山、海,更是艺术探索、创作与发展的精神与观念。

漫谈嘉宾:毕兆业
窦凤至:在“山海画风”精神的影响下,青岛水彩在继承前辈们已经打下的“江山”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敢于发展。用海一样的广阔胸怀,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投入到当代艺术观念下,水彩发展的探索过程当中。为此,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展“青岛水彩”、“学院品格”、“山海画风”“水彩崂山”、“在水一方”等一系列水彩展事应运而生,体现了在山海情怀的影响下,青岛水彩在新时代的奋发图强。

王绍波 《崂峰濯霞》
毕兆业:在青岛水彩艺术发展和普及进程中,中小学美术教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水彩画成为美术教师培训的重要项目,形成青岛水彩教育及发展独特的历史传承脉络。当下多所学校将青岛的水彩画资源纳入校本美术课程的开发当中,显示青岛水彩受地域文化影响广泛普及力和延展性。
窦凤至:近20年是中国水彩发展黄金期,面对全国各地水彩画的蓬勃而起,青岛水彩的“高地”地位也遇到了挑战,特别是人才的流失。从发展情况看,从小学至高校美术教育体系都需完善,一座城市若要推动水彩画长远发展要兼具高端学术引领与广泛群众普及,如此才能构建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毕兆业:青岛水彩普及与发展也归因于地域文化的包容性。青岛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便于外来文化在此传播与延伸。早期,水彩艺术率先进入青岛,并迅速占据青岛文化前沿阵地,极强的包容性是青岛文化的一大优点,对艺术的欣赏与追求,是青岛的文化基因。

云上漫谈现场
青岛水彩,自诞生以来便与青岛地域文化密不可分。青岛水彩,彰显山海地域特色,“山海”不仅是青岛的地标性自然景观,还是青岛海纳百川开放胸怀、博浪弄潮拼搏精神、质朴爽朗豪气性格的真实再现,更是青岛水彩画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和形式载体。是对青岛地域文化的高度提炼与浓缩,是中国水彩画特色鲜明的一极。